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杜濬
释义
杜濬1611—1687

清代诗人。原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属湖北)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副贡生。后因科场失利,而绝意仕进,一心致力于诗歌创作。入清后,慕名前来求诗的达官贵人接连不断,多谢绝。晚年困顿,有人曾询问他穷苦之状,他回答说:“往日之穷,以不举火为奇;近日之穷,以举火为奇。”(《复王于一书》)友人孙枝蔚将仕清,他作书正言相劝:“勿作两截人。”(《与孙豹人书》)其刚正的操守和诙谐的性格于此可见。死于扬州。

杜濬才气横溢,诗文俱工,而尤以诗著称。顺治四年(1647)所作七古长篇《初闻灯船鼓吹歌》是他的成名之作。此诗借秦淮河上灯船游乐的盛衰,形象地展现了理乱兴亡的沧桑巨变,语言新丽,刻画入微,感情深厚沉痛。他的另外一些古体诗,如《赋得乌啼白门柳》、《关山月》、《归不得行》、《扬州春》等,也都是深有寄托的佳作。杜濬最擅长的还推五律,他的五律体高格老,苍劲沉郁,逼肖杜甫。内容上同样多写他对于时世变迁的感慨,如《古树》、《楼夕》、《寺楼雨中同亦史、翼微、来鹤、桐初作》、《金山》、《焦山》等,均流露出他对故国的怀念。写法上或痛快酣畅,或含蓄蕴藉,却又无不气韵沉雄。《金山》、《焦山》两组五律最为时人所称道,吴伟业曾说:“吾于此体,自得杜于皇金焦诗而一变,然犹以为未逮若人也。”(杜濬《祭少詹吴公文》)杜濬的七绝之中也有一些佳作,例如真实地再现了明末北京风俗的《竹枝词》18首,从题材到构思都很新颖,堪称记录民俗史料的珍品。

杜濬著作甚丰,可惜大部分已经散佚。其遗稿曾经后人多次整理刊刻。现存最完备的本子是光绪年间黄冈沈氏所刻《变雅堂遗集》20卷,凡文8卷、诗12卷、附录2卷。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5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