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黄龙 |
释义 | 小黄龙 白族民间传说。流传于云南大理、洱源、邓川一带白族民间。传说通过为人民造福的小黄龙战胜兴风作浪危害人民的恶龙,反映了古代洱海一带居民战胜自然灾害的理想与艰巨的斗争。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吃了从河里漂流下来的一个绿桃子,不久便怀孕并生下一个男孩。男孩长到3岁,已经会跟着母亲到荒坝上割草了。这时,洱海里的大黑龙因为丢失一件宝袍,一怒之下,把洱海的出口堵塞起来,淹没了大片田庄,官府无法,张榜悬尝征服大黑龙的人。男孩揭了皇榜,他要人们给他打一个铜龙头、两对铁爪子、6把尖刀,再做300个铁包子,蒸300个面包子;还扎上3条大草龙。东西备齐后,男孩就头戴龙头,手脚套上铁爪,口里咬着一把尖刀,背上缚着3把尖刀,两手各持一把尖刀,变成一条小黄龙,下海与大黑龙搏斗。在岸上的人们的积极配合下,小黄龙趁机钻进大黑龙的肚里,大黑龙痛得直翻腾,连连向小黄龙求饶。小黄龙从大黑龙的一只眼睛钻出来。大黑龙从此成了独眼龙。大黑龙跑到下关的江风寺,从大石岩上钻个洞逃走了,那漫到大理坝子里的水也从洞里泄出去,跟着大黑龙流走了。江风寺下面的那个洞,就是现在天生桥桥洞。小黄龙打那以后也就住在洱海里不回来了。关于小黄龙的传说,异说较多。建国以来,李星华、杨秉智、孙大炳等人曾分别作过搜集、记录、整理。 夏琯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9-40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