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胡适《尝试集》的出版与反响
释义
胡适《尝试集》的出版与反响

现代文学大事。1920年9月,胡适的白话诗集《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问世的一部新诗集。主要抒写了诗人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在表达上则突破旧诗词的传统格调;尝试用白话的语言、音韵和节奏做诗,基本上做到了诗体的解放。这些白话诗在报刊上发表时,便颇受关注;结集出版后,更引起强烈的反响。某些旧文人站在封建卫道者的立场上,对《尝试集》进行竭力诋毁。黄侃抓住诗中“两个黄蝴蝶”一句丑化胡适,称之为“黄蝴蝶”,并在他写的关于《文心雕龙》的札记中,诅咒白话诗文为驴鸣犬吠。胡先骕写了2万余字的长文《评〈尝试集〉》,对诗集大加挞伐,认为它“似诗非诗,似词非词”,“无论以古今中外何种之眼光观之,其形式精神,皆无可取”,其“价值与效用”也是“负性的”。但更多的人则对胡适的白话诗非常推崇。曾有人写信给《新青年》编者,兴奋地表示“当兹人道不明,良心麻醉之社会”,读此新诗,如得“电气之力,频频感谢。”1920年4月起,《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近10种报刊,曾就诗集的成败展开热烈的讨论,以后胡怀琛将这些文章编辑成《〈尝试集〉批评与讨论》一书出版。胡适的白话新诗因此风行一时,不少人纷纷仿作,形成了“胡适之体”。《尝试集》在2年之内销售了1万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文学阵营也对胡适给予支持和肯定。钱玄同为诗集初版本作序,热情肯定了它在白话文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白话是文学的正宗”的观点。在诗集从初版到修订再版的过程中,鲁迅、康白情、沈尹默等人都对具体篇目的取舍,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建议。1935年,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胡适之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第一部新诗集。”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8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