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诗史本色与妙悟
释义
诗史本色与妙悟

古代文论研究论著。龚鹏程著。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初版。全书由3篇论文组成,共分4章。第一章“导论”,论述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和方法,特别指出现在存有不少的“错谬见解都以经典范例和教科书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史认识。”而重建中国文学批评时,对于这一“学科的型范”,有关的信仰、价值系统、语言、基本概念、应重新加以清晰的说明。第二章“论诗史”,先述“诗史”之称,始见于孟棨《本事诗》。然后再寻绎出“诗史”与“史诗”的关系,指出“史诗”不但是个文类的观念,而且属于叙述文类之一;“诗史”则代表一种价值观念。作者从6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再追溯“诗史”在明清二代观念上的转变与发展。在《结语》一节肯定指出“中国诗歌没有史诗一类作品”;又指出“诗史”则体现了“我国抒情与叙事互相穿透的文化特征”,是我国诗歌中最好的表达方式。第三章“论本色”,先解释“当行本色”之本义、“本色说”的功能、家数正变、发展及其与南北宗的问题。“本色”是宋代因“面临文体难以分辨;为了厘析文体特色及其规范而从当时行业行为和组织中借用过来的文学批评术语”。第四章“论妙悟”,为本书的主体,分4节论述:(一)妙悟与学诗如参禅;(二)宋代诗学的理论结构;(三)转识成智的几种途径;(四)技进于道的诗学。本章主要探索妙悟究何所指?悟是什么?妙怎样才能悟?作诗何以要悟?何以宋人论作诗均以悟为第一要事?作者藉此探索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指出“宋代之诗论及其他各种艺术理论,虽然流派庞杂,人各异辞,但其整体结构仍是可以勾勒的,其基本原理仍是可以描述的”。作者描述时,借用了唯识宗“转识成智”的理论模式;而此模式,大抵为儒释道三教所共有。又推许近人徐复观、刘若愚和叶维廉能认识到这一模式特质的重要性,惟3人的认识仍有不足之处。书末附《参考书目举要》。

何贵初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