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贞慧 |
释义 | 陈贞慧1604—1656 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定生。宜兴(今属江苏)人。其父陈于廷系明末东林党中坚人物,官左都御史,子陈维崧为清初著名词人。他在明末时为诸生,曾中乡试副榜第二名。喜接交文人名士,参加过复社,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活跃于东南文坛士林,当时颇有声誉。明崇祯十一年(1638),阮大铖在留都南京图谋复出,他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逐阮,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市,并函告各地征集签名。以后又与吴应箕、侯方域、黄宗羲等结为国门广业社,并曾召阮家戏班演出,当众痛詈阮依附魏忠贤之丑行。崇祯十七年,阮得势,迫害异己,他一度被捕入狱。清兵南下后,他出走他乡,后归隐故乡,埋头著述,足不复入城市。其人品节操、文章风采甚为当时人所推重。兼擅骈、散文,明亡前所作之文婉丽清秀,入清后致力于记述明末史事与同志好友生平遭遇,故国之思见于笔端,文字凝重多感慨。著有《雪岑集》、《皇明语林》,又有《山阳录》、《书事七则》、《秋园杂佩》,后人辑为《陈定生先生遗书三种》。专记弘光朝史事的《过江七事》,也题名为他所作。 丁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1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