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恂 |
释义 | 黎恂1785—1863 近代诗人。字迪九,号雪楼,晚号拙叟。贵州遵义人。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十九年(1814)中进士,授浙江桐乡县知县。在任5年,其间曾充二十一年(1816)、二十三年(1818)等3科浙江乡试同考官。道光元年(1821)和二年(1822)父母相继去世,回籍守丧。释服之后,仍引疾家居读书。待生计艰难,方赴部候选。道光十五年(1835)充云南乡试同考官,权平彝县知县。次年权沅江知州。旋授大姚县知县。道光二十八年(1848),林则徐平定“永昌回变”,委其权霑益州事。三十年(1850)升任云南东川府巧家厅同知。次年称病归里。其论学崇尚宋儒,论诗推尊杜甫、苏轼,论文则以韩愈、欧阳修为宗。其诗质朴无华,长于议论而短于写景抒情。《读宋书》:“富贵何足羡,贫贱何足叹!苟能励名节,山谷可游盘。”《往小溪》:“求田问舍欲何之?惆怅西风落叶时。”“讵同狡兔营三窟,且学鹪鹩寄一枝。”自陈其志趣。刘继黼日:“盖君自少至老好学不倦,尤博通汉、宋诸儒之学,而涵养深邃,有儒者风,故发为诗歌一本于性情之正,而缠绵恻怛,初无噍杀之音,是即所谓温柔敦厚者在是也。”(《蛉石斋诗钞序》)著有《蛉石斋诗钞》4卷。 赵慎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