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释义
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现代文化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第1卷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创刊宣言《敬告青年》一文明确指出:在“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实际上提出了后来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旗帜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陈独秀、李大钊、吴虞等人在《新青年》连续发表文章,把政治上反对君主制度与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结合起来,将斗争的锋芒指向孔子学说,掀起了一个后来被称为“打倒孔家店”的思想革命运动;同时提倡民主自由、个性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和反对迷信,给封建主义思想以沉重打击。《新青年》还展开了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改良文学应以“八事”入手,中心是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宣布“三大主义”,正式亮出“文学革命”的大旗,从总体上对封建文学进行了讨伐。接着,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积极响应,掀起了文学革命的热潮。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由于包括《新青年》编者在内的创导者和拥护者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暴露出很多弱点,并且使运动未能充分展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这个思想启蒙运动转化和发展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

徐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24-602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