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柳贯 |
释义 | 柳贯1270—1342 元代诗文家。字道传,号乌蜀山人。浦江(今属浙江)人。早年受经于同郡金履祥,学文于同里方凤。又出游杭州,遍访宿儒遗老,与方回、仇远、戴表元、胡长孺等交往密切。后被举荐为江山县学教谕,又为昌国州学正。赴京候选,达官贵人皆奇其才,特授湖广等处儒学副提举,未上任又改授国子助教,又由助教迁博士,前后受业弟子千余人。延祐三年(1316)以文林郎出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兴办郡学,规复为僧道寺观所侵占学田,颇有作为于当地。秩满告归,隐居于浦江乌蜀山,以山人自号。至正元年(1341)起为翰林待制,次年病故于任。门人私谥文肃。柳贯博学多识,作文沉郁从容,人多传诵。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人称为儒林四杰。所著有文集40卷,《字系》2卷,《近思录广辑》3卷,《金石竹帛遗文》10卷。除文集,今均未见。《柳待制文集》20卷,别集20卷,均为门人宋濂、戴良编辑,别集今已不存。柳贯另著有《打枣谱》1卷、《王魁传》1卷、《金凤钗记》1卷,今均存,后2种系小说。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156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