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师表 |
释义 | 出师表 三国蜀国散文作品。诸葛亮作。始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上给后主刘禅的奏表。当时,蜀汉偏居一隅,国力疲弊,北惧曹魏之强,东惮孙吴之威,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北定中原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平定了南方,打下坚实基础,然后拟乘曹魏兵败祁山、孙吴石亭受挫的有利时机,“奖帅三军,北定中原”,以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前,给后主刘禅呈上了这篇奏表。表中,诸葛亮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分析了“天下三分”大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3项建议,劝导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内修政治,外用甲兵,兴复汉室。同时自陈己志,说明出师北伐是要完成刘备的未竟之业。表文论述严谨,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烈的感染力量。不仅以理服人,更以情感人,情与理交相融透,并蒂生花,使表文具有一种不可句摘却又处处可感的内在力量,深沉而浑厚。一字一句,凝聚毕生心血,珠玑络绎,触处生辉,但无不一一从胸中、口中流淌出来,“志尽而文畅”(《文心雕龙·章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表文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两代汉主的一片忠心。杜甫《蜀相》诗,陆游《病起书怀》、《游诸葛武侯台》、《感状》、《书愤》诗,文天祥《正气歌》诗等等,都曾以崇敬的诗句赞颂诸葛亮及其《出师表》,足见其影响之大。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09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