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写十三年
释义
写十三年

当代文艺思潮。1963年1月4日柯庆施在上海文艺界元旦联欢会上提出“写十三年”的口号。1月6日《文汇报》作了报道。柯庆施认为,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必须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3年的生活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因为只有“写十三年”的“现代生活”,才能“帮助人民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旧社会只能培养人们自己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思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才能开始树立。”此后,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又进一步将柯庆施的观点加以发挥,提出只有写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是社会主义文艺。

1963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文艺工作会议,会上就所谓“写十三年”的口号问题展开争论。当时文艺界的主要领导人周扬、林默涵、邵荃麟等指出了“写十三年”口号的片面性,维护了周恩来提出的“要写十三年,也要写一百○八年”的主张。张春桥拼凑了所谓“写十三年的十大好处”进行辩驳。有的报刊也发表了文章,进 一步把“写十三年”的口号理论化。

1963年12月25日 ,柯庆施在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开幕式上仍然大讲“写十三年”,并且批评文艺界“对于反映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和斗争,十五年来成绩寥寥,不知干了些什么事。他们热中于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戏剧,热中于提倡洋的东西、古的东西,大演‘死人鬼戏’”,认为“所有这些,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戏剧界、文艺界存在着两条道路、两种方向的斗争”。这些论点在“四人帮”垮后受到批判。

杨振昆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0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