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周易
释义
周易

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易经》原为卜筮之书,是原始迷信活动的纪录,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作者可能是以占卜为业的巫师。包括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象、卦名、卦辞。一卦六爻,每爻有爻辞。这些卦辞,只有三言两语,却包含了某些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有的是故事或传说的片断,有的是民间歌谣或成语,很耐人寻味。《易传》是对“经”的解释,共有10篇,合称《十翼》或《周易大传》。它不是一人一时所成,大致出于战国晚期儒者之手,有的可能产生于汉初。《十翼》已是短文,运用了大量对偶句、排比句,吸收了许多格言、谚语、文体散韵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其宗旨已不是宣传迷信,而是阐扬哲理,有不少观点符合辩证法。

《易传》中文字最优美的是《文言传》,是分别解说《乾》、《坤》2卦的两篇短文,文辞流利,语言纯美,结构严谨。清人阮元十分推崇,他说:“《文言》固有韵焉,而亦有平仄矣。”“‘云龙风虎’一节,乃千古宫商翰藻之祖;‘非一朝一夕之故’一节,乃千古嗟叹成文之祖。”(《文言说》)其次是《系辞传》,通论《易经》的基本观念如何普遍应用于自然和社会,气势磅礴,如波涛滚滚,浪花飞溅,美不胜收,颇有战国末期文风。《说卦传》解释八卦所代表的方位和事物及其体现的原理和变化,句子整齐,叙述清晰,属于说明文。《序卦传》讲六十四卦编排次序所含哲理,平顺畅达。《杂卦传》解释六十四卦之间关系及刚柔对立意义,不按卦序。每句以“也”字为句尾,间或有韵。《易传》有时谈到“文”、“辞”等问题,主张“情见乎辞”,“修辞立其诚”,“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赞许《易经》“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这些见解,虽非专门论文学,但对后世文学及其他艺术部门都有深远影响。通行版本有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注疏》。

谭家健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7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