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词研究 |
释义 | 宋词研究 古代作品研究著作。胡云翼著。中华书局1926年3月初版。1927年5月再版时作了修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宋词通论》,主要探讨了宋词的起源、兴盛、发展、变迁、衰落以及宋词的弊端等问题。作者在《绪论》中指出,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观察,宋词有两种特征值得称道。其一,宋词是时代的文学。其二,宋词是音乐的文学。作者从诗体之蔽、五代词的成功、君主的提倡、音乐的发达、颓废的时代背景等6个方面对宋词发达的原因作了分析。作者在对两宋词的发展演变情况作了介绍后认为,北宋词的特色在于小词方面继承五代词的余绪并臻于极盛;长歌方面则分柳永和苏轼两派,向不同的方面发展。柳词就小词的内容加以深刻的缠绵的情感,铺叙成长词;苏派则描写高旷的意境,表现壮美的个性。到了南宋,词臻于极盛的境界,同时也是词的末运。作者还从音数的限制、声韵的限制、描写对象的狭隘、古诗辞意的模袭等方面分析了宋词的弊端。 该书下篇为《宋词人评传》,就柳永、晏殊、晏几道、张先、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朱淑贞、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作家的生平、创作、艺术成就、在词史上的地位、影响等作了分析和考察。作者认为,这些词人或为有历史价值的作家,即对于当代影响大的作家;或为有现代文艺价值的作家,其作品符合现代文艺欣赏习惯。作者在选择作品作为分析例证时,兼顾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评论词人则不囿于派别,尽量对作家作品作比较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参照前人的有关论述,用近代文学批评的眼光对作家及其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作者尤为推崇有创造性的、白描式的作品,而对古典的、模拟的作品进行了批评。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9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