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笔
释义
文笔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文”与“笔”的区分,体现了六朝文论家对文学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文学体裁的辨析的深化。在汉代,一般的文学作品均统称为“文章”;有时也用“文笔”来替代“文章”,但较为少见。到南朝时,“文笔”开始被分为了两个词,如《南史·颜延之传》记载:“帝尝问以诸子才能,延之曰:‘竣得臣笔,测得臣文,㚟得臣义,跃得臣酒。’”区分“文”与“笔”,前期多着眼于形式,即是否有韵。刘勰就讲过:“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总术》)其后,随着文学实践的发展,对“文”与“笔”的辨识,也逐渐从形式转向了内容。在这方面,萧绎的见解具有一定代表性。他在《金楼子·立言》中讲:“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而他将“文”界定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将“笔”则界定为“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六朝的“文”、“笔”之说,引起过不少后人的关注,特别是清代的学者,对此进行过较为细致的考辨。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40-114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