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归有光
释义
归有光1506—1571

明代散文作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九年(1540),以乡试第二名中举。次年参加会试,不第南还。嘉靖二十一年徙居嘉定安亭江处,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颇有文名。后又参加7次会试,皆未考中。至嘉靖四十四年才中进士。初授长兴知县,因违抗上司命令,转为顺德府通判,管理马政。隆庆四年(1570)以荐授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次年卒于任上。他是唐宋派的中坚,在《项思尧文集序》中抨击复古派道:“盖今世之所为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钜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韩文公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钜子,以倡道之欤!”他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对抗复古派,发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倡言复古的王世贞也称赞道:“风行水上,涣为文章。当其风止,与水相忘”;“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自明季以来,学者知由韩、柳、欧、苏沿洄以溯秦汉者,有光实有力焉。”他的散文创作,最为出色的是一些叙述日常生活的篇章,以笔致疏淡而一往深情。如《项脊轩记》,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穿插对亲人的深情回忆,抒发了物在人亡的伤感和叹喟。王锡爵《归公墓志铭》中指出:“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又如《寒花葬志》,仅以一、二细节就表现出作者对婢女的眷念之情:“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黄宗羲在《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中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这类作品具有“于不要紧之处,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神疏淡”的优点。归有光深于经学,长于议论。董正位在《归震川先生全集序》中评论说:“余读先生之《易图论》、《洪范传》,知其经学深邃。于《马政志》、《三途并用》诸议,知其世务通达。而濬吴淞江、三吴水利诸书,今方行其说,殆东南数百年之利。至其自述令长兴时,以德化民,又汉代之循良也。今国家偃武修文,广厉士子以通经学古,而科目之士亦将学后入政,则是集行世,其亦昌明文运,造就人才之一助乎。”他的散文虽有迂腐之见,但也有不少精警之所在。不少论文夹叙夹议,表现出归有光精于章法的艺术功力,常常为文评家们推重。著有《震川先生全集》40卷。

郑江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445-144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