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汉 |
释义 | 杨汉1902— 白族大本曲艺人。 号弦堂。生于云南大理大庄村。杨汉8岁丧母,小时务农,闲时由祖父教给他一点古书,他对白族民间艺术如弹弦子、对调子、唱大本曲等很感兴趣并用心学习,少年时期即登台弹弦、唱大本曲。随后,他又根据老人们讲的故事进行创作,编演了大本曲《杜文秀起义》等,很受群众欢迎。在长期的学习、创作和演唱过程中,杨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对大本曲音乐“南腔”的“三腔九板十八调”,无不通晓,并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他掌握大量的大本曲曲目,不断对这些曲目进行加工润色,并根据白族民间故事创编了《白王的故事》、《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改编汉族故事、小说及移植滇戏剧目《西厢记》、《白蛇传》、《柳荫记》等共10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杨汉演唱艺术更加精湛,创作了不少歌唱新社会,歌唱新生活的大本曲,如《大理好风光》愤怒控拆了旧社会的黑暗,热情歌颂了新社会里故乡的深刻变化。这个曲目,在1956年云南省文艺会演时获得了创作、表演、音乐、节目等4个一等奖。60年代初,杨汉进入大理州白剧团,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在“四人帮”时期,杨汉被迫离开剧团回家。“四人帮”垮台后,杨汉虽已70高龄,仍很关心大本曲的发展。杨汉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大本曲的创作和演唱,对大本曲的继承、革新和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先后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曲艺家协会,并当选为省文联委员及县、州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7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