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温峤 |
释义 | 温峤288—329 东晋政治家、文学家。字太真。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天生聪敏,有识量,博学能属文。风仪秀整,美于谈论,见者奇之。少以孝悌见称于邦族。举秀才,辟司徒东阁祭酒,补上党潞令。其从母为刘琨妻。刘琨深相礼遇,请为参军。为刘琨划策,抵抗刘聪、石勒,屡有成功。建武元年(317)南下,受到朝士推重。除散骑侍郎,历任骠骑王导的长史,迁太子中庶子。晋明帝司马绍时以太子居东宫,温峤与其有布衣之交,深受宠遇。晋明帝即位,拜侍中,参综机密,诏命文翰亦悉参预。后转中书令。有栋梁之才,深受倚重。王敦专擅朝政,心妒忌之,乃请为左司马,表补丹阳尹。后王敦谋反,他与庾亮等共同筹划,攻灭王敦。咸和初,为江州刺史,镇武昌,甚有政声。苏峻、祖约作乱,兵临京师,他又与庾亮、陶侃等共赴国难,出兵讨伐。事平,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始安郡公。还镇后不久,病死。谥忠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10卷,已佚。今存佚文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80)。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仅辑其残诗《迴文虚言诗》2句。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3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