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诗创作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及反响
释义
新诗创作的斯达哈诺夫运动及反响

现代文学运动。斯达哈诺夫运动,因苏联采煤工人斯达哈诺夫而得名,是苏联1935年以后开展的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内容的一项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活动。1936年7月,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蒲风在《青岛诗歌》创刊号发表《新诗歌的斯达哈诺夫运动》一文,提倡在诗歌界开展斯达哈诺夫运动。他说:“在一定的时间内(五年或十年),我们还无妨来一个在创作诗集上冲破十册以上的运动。伟大而多难的现实证明了我们的产量的飞跃之可能。”蒲风自己对这一口号身体力行,在不到1年时间内,就出版了《生活》、《钢铁的歌唱》和《摇篮歌》等3部诗集。诗歌界对蒲风的口号反响不一。郭沫若从日本来信表示赞成这一运动,如有可能也愿来参加。杨骚则在《感情的泛滥——〈在故乡〉读后及其他》一文中指出:“如果要来这么一个运动,应该特别注意质的方面才会有好的效果。”1939年1月,茅盾在云南《战歌》月刊发表《大众化与“诗歌的斯泰哈诺夫运动”》一文,认为:“蒲风自己当时提出这一主张,却表现成为只是要求诗人们多产,而并未指出诗歌的斯泰哈诺夫运动同时是一种诗歌的群众运动,是把诗歌从‘沙龙’解放出来到街头的运动——诗歌大众化的又一方面。”(原文已佚,转引自杨骚《诗营随笔》)

潘颂德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5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