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多思的年华
释义
多思的年华

当代报告文学,孟晓云著。最初发表于《十月》1986年第5期。本篇副题为“中学生心理学”。作者通过记述中学生的种种思考和感受,描述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并向全社会提醒:“五千万中学生是一个最彩色斑斓、最生气勃勃的世界。他们不仅需要教育,需要爱,也需要理解。”本篇分为4章:第一章“哦,老师”,通过中学生梦扬和陈星对老师的褒贬,团支部委员珊珊的辞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揭示了学校教育方式缺乏生气,扼杀人的个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等弊端。第二章“哦,爸爸妈妈”则是着重写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女中学生思远的父母沿袭旧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诸如严加管教,甚至用封建家制统治方式来教育子女,使思远感到束缚、苦闷以及不被理解的痛苦,因而产生逆反心理,向往奔向大海。梦扬的妈妈因车祸去世,梦扬一方面对爸爸要再婚表示理解,另方面为“又失去了爸爸”而感到烦恼和悲哀;一方面崇拜爸爸,另方面又为爸爸不理解她而常和爸爸吵架。在《两代人的理解》的主题班会上,中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灵交流,终于彼此理解了。第三章“哦,我们”主要是写中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实现。中学生大江通过竞选中学生通讯社社长、主办中学生文化节,尝到了办事业的艰辛,又感受到创造的快乐。作者还通过梦扬的自述,表现了处于“精神的断乳期”的中学生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又摆脱不了,急切地想发展自己,总感到强烈不满足的典型心态,展示了他们从少年过渡到青年所走过的幻想、困惑、追求、成熟的必由之路。第四章“早恋”分别写了女中学生小乐和倩倩的成功与失败的“恋爱史”,以及大江的初恋,写出了这些少男少女“渴望爱的教育”。作者向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呼吁,对于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应加以正确引导,关键在于要给予他们以理解和爱,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作者以中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平易亲切的口吻,体贴入微,委婉真实地状写中学生的心理,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他们的性格风貌。作品提出了中学生教育这一社会问题,在人物刻画上也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本篇获中国作协第四届(1985—1986)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刘士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162-216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