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奂 |
释义 | 杨奂1186—1255 元代诗文家。字焕然,号紫阳。乾州奉天(陕西礼泉县东)人。金末举进士不第,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未上而归,教授乡里。元太宗九年(1237)以儒生就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由耶律楚材举荐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到任不久就有治绩,时论归之。在官10年,请归老。元宪宗二年(1252),元世祖忽必烈在潜邸,召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后屡次上书请归,卒于家。赐谥文宪。杨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与人言不离名教,时有“关西夫子”之称。朝廷耆宿皆折行辈与之交往。所著有《还山集》60卷(卷数从《元史》本传)行于世,但今已不存。现存《还山遗稿》2卷,是明人所辑。《元诗选》二集选入杨奂诗110余首。他的《录汴梁宫人语》19首,以宫词形式写易代的兴衰,被评为“虽一时之所寄兴,亦不无有伤感之意。”(陶宗仪《辍耕录》卷18)。结合他的《汴故宫记》来读,则更有兴味。杨奂还著有《天兴近鉴》3卷、《正统书》60卷,今俱未传。他的《山陵杂记》1卷,今存。 杨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58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