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与生活漫谈 |
释义 | 文学与生活漫谈 现代评论文。周扬作。刊载于1941年7月17—19日延安《解放日报》。作者认为,作家首先要有生活,更要有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要长期专一地刻苦学习。创作要多体验生活,参加实际工作,要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向他们学习。必须广泛深入地在日常生活中同人们接触、交朋友。有些作家到延安后写不出东西。因为他们处身在自己追求的生活中,看到了光明,但也看到了缺陷。新生活在飞快前进,作家同新生活的步调却不很整齐。他们有时停下来,微微失望,觉得生活远远落在他们理想的后边。有时生活实在已跑在他们前头,他们却被旧意识旧习惯绊住了。作家在延安总的是觉得精神愉快,但又觉得单调狭窄不舒服。因此他们写不出东西来。这是作家方面的问题。但作家到了延安也决不能满足自己固有的 一套,必须力求改进,使自己更广阔更包罗万象。作家同延安的生活即使有少许矛盾,但因为两者基本方向一致,又都在力求进步,所以终会完满地互相拥抱的。 文章还认为我们不排斥异己,热望批评,依靠自我批评而进步。不要因为某个作家说了一两句延安不好的话(而且并非说整个延安),就以为是反对我们。对批评,我们必须反省和正当的解释。小的意见分歧,习惯的不同,一时的个人心情不好或感情不好,都不应提到原则高度。延安的作家都是革命的亲骨肉。作家不要把自己看得很特殊,而延安必须特别理解并尊重作家。本文又认为,作家写不出东西,除生活和心情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写什么的问题。住在窑洞里,同外界几乎没有接触,来往的仍是知识分子,很难深刻了解延安。要走出窑洞,到老百姓中间去生活,去了解并反映农村的新面貌。当然过去的题材也可以写。在延安,要使创作自由的口号成为现实。本文针对部分作家到延安后的生活、创作和思想变化,进行较全面的论述。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06-110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