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汪楫
释义
汪楫1626—1689

清初诗人。字舟次,号悔斋。原籍休宁,长于江都(江苏扬州)。早年屡试不第,任岁贡生署赣榆县学训导。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入馆修《明史》。康熙二十一年,以册封正使出使琉球(今日本萨南、冲绳群岛),归国之际不受例馈,当地人为建“却金亭”。后出知河南府,擢福建按察使,官至福建布政使。他早年因工诗而与同里汪懋麟合称“江都二汪”,后来与吴嘉纪、孙枝蔚交厚,过从唱和。尤推崇吴氏之诗,并为之刻集。官京师时,与王士禛兄弟友善,士禛称他的诗“以古为宗,以洁为体,以清冷峭茜为致,大体与嘉纪同”(《悔斋诗集序》)。也有人说他的诗“萧远闲旷”(阮元《广陵诗事》引周亮工语)。他早年与明遗民接触较多,集中诗如《秦淮月夜听苏昆生度曲》、《一钱行》、《哀鸜鹆为吴野人作》诸篇,写其怀抱情趣,可见清初遗民风貌。也有一些反映清初社会矛盾、民生疾苦的作品,如《老农叹》:“频年苦旱复苦潦,八口不得一口饱。心劳力作已难支,何堪赋役多纷扰。”出使琉球期间的诗作,记旅途见闻,异域风情,也颇具特色。著有《悔斋集》,计5种10卷。

丁夏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2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9: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