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林纾与蔡元培之争
释义
林纾与蔡元培之争

现代文学论争。1917年至1919年间,林纾(字琴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五四”新文学运动进行诅咒和攻击。刊于1919年3月18 日《公言报》的《致蔡鹤卿书》即为其中之一。这封写给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字鹤卿)的长信,指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覆孔孟,铲伦常”。攻击白话文不过是“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还要求蔡元培采取行政手段,在北大内压制新文学思潮。同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转载此信,并发表了蔡元培的《答林君琴南函》。蔡元培在答辩信中,一方面申明北大并无覆孔孟、铲伦常之说,而提倡白话文的人均“博极群书”,“能作古文”,“文笔之古奥非浅学者所能解”;一方面又公开宣称,在北大,“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林纾和蔡元培的论争,引起现代文坛的关注。陈独秀署名只眼,在《每周评论》连续发表了《林纾的留声机器》、《婢学夫人》、《林琴南很可佩服》等文,《每周评论》还先后刊出渊泉的《警告守旧党》、仪湖的《林蔡平议》,遗生的《规劝林琴南先生》等文,均对林纾的复古言行进行了指责。鲁迅在《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一文,指出林纾反对新文学运动、反对白话文,不过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现在的屠杀者”而已。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56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