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敦煌讲唱文学
释义
敦煌讲唱文学

敦煌遗书中的文学作品体裁之一。中国讲唱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孕育和发展,至唐代渐趋成熟,宋元以后蔚为大观。而以往研究讲唱文学史者因资料匮乏,仅能追溯到宋代。自敦煌书内发现近200个唐人抄本所保存的80多种讲唱文学作品以后,才真正可以确认唐代已经形成讲唱文学,并填补宋以前的空白,进一步推动讲唱文学史的研究。自1920年王国维首将敦煌讲唱作品称为“通俗小说”之后,不少学者在钩沉辑佚,考订史料,穷源镜流,排比归类等方面作出可贵的努力,尽管对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的分类还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不过,如果根据原卷篇题名称、体制特点、渊源流变、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大体可以分为词文、俗赋、话本、变文、讲经文等5类。①词文,是由古代民间叙事歌谣发展而来的韵文作品。其特点是通篇皆为韵文唱词,即使杂有几句散说,也只作为唱词的交代,而不叙述故事。唱词以七言句为主,或杂以三、五、六言句。如《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S5441等)、《下女夫词》(P3350等)。②俗赋,由秦汉以来俳谐杂赋发展而来的通俗故事赋体。其特点是铺陈故事以寄托讽谕嘲戏之意,篇幅不长,以当时语为主,句式以四、六言句为主,押韵自由并杂以部分散说,是介于说唱之间的文体。如《韩朋赋》(S2922等),《燕子赋》(P2653等),《晏子赋》(S6332等)。③话本,唐代民间艺人敷演讲唱故事的“说话”底本,或简称为“话”。其特点是全以口语散说,叙述故事,开端还保存有“入话”的形式,语言通俗流畅,即使是四六骈语,也已摆脱繁缛文风。如《庐山远公话》(S2073)、《韩擒虎话本》(S2144)、《叶净能诗》(S6836)。④变文,是唐代讲唱伎艺“转变”的底本,也是敦煌讲唱文学作品中数量最多,内容最广泛的文本。其特点是散文讲说,韵文演唱,讲唱结合,演述故事。讲唱变文时,往往还配合有画图。如果依据讲唱内容来分,讲唱历史故事的变文有《伍子胥变文》(S328等)、《汉将王陵变》(S5437等)、《王昭君变文》(P2553)、《张义潮变文》(P2962)等;讲唱民间传说的变文有《舜子至孝变文》(P2721等)、《孟姜女变文》(P5037)等;讲唱佛经故事的有《降魔变文》(P4524)、《破魔变文》(P2187)、《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P2319等)、《八相变》(云字24等)。⑤讲经文,唐代寺院曾流传着由正式讲经转化而来的俗讲,它承袭了讲经的规范,由法师、都讲合作进行,先由都讲诵经,而后法师说唱,敦煌保存下来的讲经文就是法师使用作为说唱的底本。其特点也是散韵结合,讲唱兼备,但在讲唱之前必须引数句或一段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甚至逐字演释发挥,唱词上往往标有“断”、“平”、“侧”等字样,表明声腔灵活,富于变化。如《维摩诘经讲经文》(S4571等)、《妙法莲花经讲经文》(P2305等)、《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P2955等)。总之,敦煌讲唱文学作品在传统的诗文范围之外,又开拓出前所未有的讲唱结合的新型文学形式,为宋元以后的讲唱伎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戏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