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出使奏疏
释义
出使奏疏

近代散文集。2卷。薛福成著。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线装1册,分上、下卷。卷首有作者自《序》和编辑《凡例》。后辑入《庸盦全集》。上卷辑录《妥筹保护浙东新筑炮台疏》、《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保护华民疏》及《拟请严禁私购外洋军火以杜隐患疏》等文21篇。下卷辑录《拟请嘉奖襄账英员疏》、《考察近事谨陈管见疏》及《请展接电线杆御水患片》等文15篇。这些文章乃是作者自光绪十五年(1889)出使英、法等国,到二十年(1894)交卸使臣任务,回国前后5年所写“奏摺片之较有关系者”的选录。而《妥筹保护浙东新筑炮台疏》,“虽与使事无涉,然系奉命出使以后所上,且海防亦洋务之要端,因其无所附丽,故应归入此编”。(《凡例》)每文题下所注年月日,“系指使馆拜发之期”。

《出使奏疏》之文,均为奏议。作者在《序》中说:“奏议,古文之一体也。”因此,他考察古今之奏议,首推西汉贾谊的《陈政事疏》,其气势盛,论理精,无与伦比。唐代陆贽的奏议,“以骈偶之体,单行之气”见长,亦是一代大家。宋代苏轼的奏议,“终身效法陆公(贽)”,“以敷奏君上之体,宜乎条畅轩豁,能如是亦足矣”。曾国藩的奏疏,“参用近时奏牍之式,运以古文峻洁之气,实为六七百年来奏疏绝调”。所以他作《出使奏疏》,在文笔格调上,吸取了他人之长。不过他觉得“经济无穷,事变日新,方今西洋诸国情状,贾、陆、苏及文山所不及睹者也”。他“既睹四贤未睹之事”,“所言皆四贤所未及言者也”。故其内容则与古今奏议有所不同。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1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6: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