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出使公牍 |
释义 | 出使公牍 近代散文集。10卷。薛福成著,张美翊编校。光绪二十四年(1898)刻本,线装3册。卷首有作者自《序》及编辑《凡例》。卷末附张美翊《跋》。后辑入《庸盦全集》。《出使公牍》系作者奉使海外期间,“凡关系交涉之事”所撰书牍一类文章。正文卷1与卷2为咨文。如《咨总理衙门与英外交部商办添设领事》,要求在南洋各岛添设领事,保护华民。卷3至卷6为书函。如《论英使华尔身议华民入英籍书》,表明他对英国使臣“令英属地华民悉入英籍”的不同观点。卷7为照会、札文、批答。如《札繙译学生写呈日记》,要求随其出使的学生从登船之日起,逐日记其见闻,以便考核其学问能力;又如《批印度华商黄琨、熊昭盛等禀陈设立加里吉达领事由》,说明在加里吉达(加尔各达)设领事有一定困难,并望他们在经商中遵守当地的政令、法令,“保全中国的声名,毋贻外人耻笑”。卷8与卷9为洋文照会。卷10为电报。张美翊在《跋》中说,薛福成出使期间,无论“与彼国长官相见”,“往复辩难”,或退而“考览图籍,稽核旧约”,都极认真。因而“每论 一事,申之以公牍,加之以书函,载以忠诚,而达以文辞”,皆为“当轴诸公,辄以其请,即外人亦敬而服之”。所以“观其辞令问答,委折美备”。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510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