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敦煌唐人陷蕃诗
释义
敦煌唐人陷蕃诗

敦煌遗书中的诗篇之一。见敦煌写本P2555,共72首。除1首署名“马云奇”外,余皆佚名。从诗的内容来看,其作者很可能是敦煌籍的汉人,少年时剃度出家,潜心研究佛典儒学,在西域颇有名望,后出使戎地,身遭缧绁,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故有此诗作。诗中所表现的时间和地点,约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凉州陷入吐蕃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敦煌失陷之间。作者于冬日从敦煌马圈口堰出发,出使吐谷浑,经过墨离海,次年夏到青海,不幸被拘禁。复经临水,度赤岭,次白水戍,到达吐蕃占据的临蕃。所经历的时间正是吐蕃极盛,河陇沦陷,安西、北庭与中原断绝音信之时。诗人以切身的经历,抒写出使途中的见闻,陷蕃后的凄苦心情及其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西北边塞诗人文士的心理状态。如《晚秋羁情》诗云:“悄焉独立思畴昔,忽尔伤心泪旋滴。常时游涉事文华,今日羁缧困戎敌。知音好识竟何在,黯然已矣山河隔。吊影惭魂嗟一身,夕往朝来绝三益。非论邂逅离朋友,抑亦沦流雕羽翮。自怜销瘦衣渐宽,谁念栖凄心转窄。近来殊俗盈衢路,尚见蒿莱遍街陌。屋宇摧残无个存,犹是唐家旧踪迹。城边谷口色苍茫,木落霜飞风淅沥。凌晨煞气半天红,薄暮寒云满山白。羁绁时深情愤怒,漂泊乡遥心感激。不忧懦节向戎夷,只恨更长愁寂寂。”诗中描述的边塞地区的自然风貌,游牧地带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后的边镇荒凉景象,均为唐人边塞诗所不及,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整理本见《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敦煌遗书论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

张锡厚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1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