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尚絅 |
释义 | 王尚絅1478—1531 明代诗文作家。字锦夫,号苍谷。郏县(今属河南)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兵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出为山西参政,改四川、陕西。后迁浙江布政使,卒于官。著有《苍谷集》12卷。其集中尚有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田禾叹》:“夏来田禾旱,秋来田禾水。大旱禾无根,大水禾生耳。冬寒苦夜长,日长怨青晷。长夜尚可支,日长忍饿死。”并且述及中原百姓因为饥馑,“逃亡尽四邻”(《过抱哥村》)的惨景。他与李攀龙、何景明相互交往,力摹七子声调,如《送王掌教至安阳》是其诗中较好的一首:“忆昔承相饯,承恩复此行。郏山愁对酒,邺柳正含情。宫瓦砻芳砚,春波浣旧缨。词华惭数子,礼乐待诸生。”他才力较低,诗作的艺术性较差,缺乏个人特色。他能文,但有时故作古奥,也没有什么较好的作品。 尹恭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3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