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崧
释义
王崧1752—1837

清代白族学者和文学家。字伯高,号乐山;原名王藩,号酉山。云南大理浪穹人。王崧先世原为江南上元县人,明初从征云南有功,世袭浪穹士职。其父王梅村藏书颇多,王崧自幼即好学,虽然专心于举子业,而独好《史记》、《汉书》。嘉庆己末科(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任期9年中,使盐归于商,又主治漳河,兴修书院,讲学其中。去官后,主讲昔阳书院4年。归滇时,门人为镌《乐山讲学图》,且配以绘像,以作纪念。据张炜《乐山先生讲学图记》云:“先生之讲学也,是非折衷于经,利钝征验于史,而参之诸子百家以尽其变,由浅近而深远,由深远而逮于浅近,听之者莫不欢心鼓舞,闻所欲闻,亦闻所未闻,虚而来,实而去。”归滇后,道光八年(1828),任《云南通志》总纂,汇集前人有关滇事之书,编为《云南备征志》行世,与师范《滇系》齐名,实较《滇系》更为谨严精审。并为通志编撰地理志序、图说、建置、盐法、矿厂、封建、边裔、土司等篇,汇刻为《道光云南志钞》。他的著作,解经的有《说纬》,另有《乐山制艺》、《乐山集》,均已刊行。未刊的有《布公集》、《江海集》、《提钩集》、《乐山诗集》等。《滇诗嗣音集》选载其诗《还山自嘲》、《都门杂兴》、《倒栽槐歌》等20首。

王崧的诗缺乏社会内容,诗味亦不甚浓,而其诗文论,在白族地区倒颇有影响。他继承韩愈的观点,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人舍道为文而道废”(《退思斋学吟集序》),只要“有所知而著书以达之,苟其能达,则于文不求工而自工”(《与陈海楼书》)。“诗言志”是他诗论的基本观点。他认为:“言者心之声,诗者声之辞”;对于诗的社会作用,他认为“可以入乐,可以垂教。学乐者异其词而习之,诵诗者本其义而行之”。其实,他的这些观点,只不过是孔子关于诗的主张的再解释罢了。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7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