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尔沁旗草原 |
释义 | 科尔沁旗草原 现代长篇小说。端木蕻良著。上海开明书店1939年5月初版。全书19章。以丁氏家族的兴衰为主线,在“九·一八”事件前后的历史背景上,展现了东北农村广阔的生活画面,揭示了东北社会日益加剧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热情歌颂了东北农民的反抗精神。小说的前3章采用纵剖横切的方法,描述了丁府罪恶的发家过程,并揭示了日俄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的灾难。丁家原由山东迁居关东。丁四大爷勾结知府,买通“大神”,鱼肉百姓,登上了鸶鹭湖畔大地主盟首的宝座。接着的15章详尽描写了“九·一八”前夕,丁府“末世”的野蛮凶狠和腐败没落,就是接受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少爷丁宁,也无法挽回这一家族的衰败。同时,小说通过对以大山为代表的农民群象的塑造,反映了东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反抗斗争,以及仇日抗日情绪的日益高涨。大山的母亲曾受俄兵侮辱,其父也死于贫病交加中,他开始觉醒,领导佃户抗税减租,受到丁家三奶奶的诬陷,被捕入狱。最后一章描写“九·一八”后,东北农民奋起抗日的一个场面,大山舅父的“老北风”队伍改编成“天下第一义勇军”进驻县城,大山破狱而出,他们号召人民揭竿抗日,预示着东北人民在民族、阶级压迫下新的觉醒。作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东北的社会风俗,地主群象的塑造也各有个性。作品在提炼运用淳朴粗犷的东北方言,创造生动通俗的大众语方面,也较有特色。“由于它,中国的新文学,将于元曲之于过去的文学,确定了方言给予文学的新生命”(巴人《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本书完稿于1933年12月,不久就得到了郑振铎的高度评价:“这将是中国十几年来最长的一部小说,且在质上,也极好”,“出版后,预计必可惊动一世耳目”(端木蕻良1936年7月8日致鲁迅信)。它是30年代左翼文艺的重要收获,是东北作家群的早期代表作品。 岳玉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392-439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