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中国韵文史
释义
中国韵文史

古典文学研究论著。龙沐勋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8月初版。作者在《编辑凡例》中说,全书分上、下两篇,以《诗经》、《楚辞》、乐府诗、五七言古近体诗为一系,宋元以来词曲为一系。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着重探讨各种文体与音乐的关系,“以一种体制之初起与音乐发生密切关系者为主”,如下篇第七章在谈到词由小令向慢词演变的过程时说,北宋初年,小令盛行于士大夫间,而教坊乐工,则极意于慢曲;慢词日盛,而小令渐衰。“欧(阳修)晏(殊)当新旧递嬗之交,虽专精于小令,而渐用较长之调,以应歌者之需求”。晏殊所作〔山亭柳〕等“与其小令之含婉不露者,风致自殊;其为适应歌者之要求,可以想见”。 又如下篇第二十一章《名散曲之南调作家》分析南北曲不同时说:“南曲多温柔细腻,偏写儿女私情;此与南朝乐府中之吴歌,宋代柳、秦一派之词,在文学上,俨然自成一系统。然在散曲方面,有南人而兼长北调者,即南调中亦间有慷慨激昂之作。”“南北风尚,故自不同耳”。这些分析都将各类文体的嬗变与音乐的发展结合起来,辩证地阐述了某些文体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也因此,像不歌而诵的赋及后来的骈文,有唱有白,非全部乐歌的杂剧、传奇等多不述及,从而使其注题及论点都更为突出。

注重体裁的发展与流变是本书的又一显著特点,作家的生平、交游、文学活动等多从省略,而注意从少数代表性的作品中发现并阐述各类体裁的发展与流变。如上篇第九章《诗歌之黄金时代》叙述唐开元、天宝年间诗歌发展的繁荣局面时,提到了王维、李白、高适、岑参、孟浩然、储光羲、王昌龄及殷璠《河岳英灵集》所录的常建、刘昚虚等一系列作家,但并未就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思想、艺术、风格作全面介绍。对于李白,仅举其《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说明其“惝恍迷离,涉想奇幻;用笔尤超拔纵恣,不仅能见其想像力之高而已“的特点。对于王、孟一派诗人,作者指出“王维好禅静,爱山水,开唐代自然诗人之宗”。认为王氏晚年居住辋川别业,与裴迪弹琴赋诗,歌唱自然,翛然有出世之想,作品实与陶潜为近。 自王维栖心禅悦,寄情山水,为赋歌唱自然的诗篇,“孟浩然、储光羲继之,并以陶潜为法”,“三家皆多作五言,与高岑诸人分途发展”。用语虽然不多,但这些代表诗人的风格特点,师承渊源,对后世的影响等均能予以较为清楚的表述,使读者于各类文体的递嬗流变、作家风格及其影响有比较实在的把握。作者鉴于当时行世的各类文学史详于诗而略于词曲的偏颇,特在本书中寓有“补偏”之意,稍详于词曲而略于诗歌。由此可见作者对非正统文学的重视。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886-88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