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散曲
释义
散曲

古典文学的文体之一。指兴起于金末,盛行于元、明两代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散曲与剧曲(戏曲)不同,它只有曲文,没有宾白和科介,不供舞台演出,只用以清唱,所以又叫“清曲”。由于它是在宋词衰落之际兴盛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作“词余”。当时还有称它为“乐府”或“今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的。

根据结构的不同,散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小令,体制比较短小,通常指单支曲子。但同一曲牌可以重复,支数不限,少者两首,多者百首,各首的题目、用韵可以不同,叫做“重头小令”。另有“带过曲”,由两支或3支(最多不超过3支)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曲子组合而成,中间用“带过”2字,也可用一个“带”字或“过”字或“兼”字。这些曲子音律必须衔接,韵脚也应一致。这是小令的变体。元代是散曲的鼎盛时期。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统计,现存元人小令约有3800多首。套曲又名套数,由两支或两支以上(多者可达三四十支)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宫调不同而笛色(即笛子的调高)相同者,亦可借宫(或称犯调)入套。套曲一般前有引子,后有尾声,中间缀以若干曲牌,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全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统计,现存元人套曲约有470多首。明清仍有人创作散曲,但其主要是作为案头之作,供读者阅读的。

与诗、词相比,散曲在艺术形式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曲文口语化,大量采用方言俗语,质朴率真,尖锐泼辣,跟一味追求典雅工丽的诗词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二是字数不定,正字之外可加衬字,有些曲牌还可增句,利于作者淋漓尽致地挥写,避免削足适履的毛病。三是用韵灵活,平、上、去三声通押,且可重韵,韵脚很密,每句都可押韵,这就使曲辞更加悦耳动听。四是多用直陈白描的赋笔,嬉笑怒骂,皆我文章,跟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偏重比喻或象征的表现手法,大异其趣,显得明快爽朗,热烈奔放。所有这些,都使散曲更便于铺写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较少受到限制,从而促进了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陈阵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6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8 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