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韵语阳秋
释义
韵语阳秋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葛立方诗话》或《葛常之诗话》。20卷。葛立方著。本书为葛立方晚年之作,成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书名取晋人褚裒为“皮里阳秋”,“口绝臧否,而心存泾渭”之义。全书内容较杂,以论诗为主,兼及史地、书画、乐舞、技艺等;而论诗又品第、记事、考据并重。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称:“其分卷之故,虽无编例可考,然按其内容,似亦略以类聚。大抵第一二两卷论诗法诗格,三四两卷则论诗之本事,五六两卷重在考证,七八两卷多涉用事,九十两卷则多评史之作,十一卷论仕宦升沉之况,十二卷述死生达观之理,十三卷重在地理,十四卷多论书画,十五卷则述歌舞音乐,十六卷则述花鸟虫鱼,十七卷述医卜杂技,十八卷则论人识鉴,十九及二十卷则岁时风俗饮食妇女之属附焉。”

《韵语阳秋》采辑广泛,保存了不少遗诗轶事;同时,也阐发了一些有价值的诗论见解。葛立方似乎于“丰富藻丽”的西昆体和“翻为怪怪奇奇不可致诘之语”的江西诗派均有所不满,他推重的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脁等人的“平淡有思致”,“混然天成,天球不琢”的诗作,认为“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他对诗歌创作中心与物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视,既讲“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自古工诗者,未尝无兴也,观物有感焉则有兴”,也讲“心有中外枯菀之不同,则对境之际,悲喜随之尔”。他还注意到了“诗之有思,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的灵感现象,以及“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而志意所如,往往出乎埃壒之外”的超越性。关于诗歌作品,他则反对拘泥于描摹物象,而强调神似,充分肯定了诗人发挥艺术想象的权力。他讲到:“竹未尝香也,而杜子美诗云‘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雪未尝香也,而李太白诗云‘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针对沈括《梦溪笔谈》对杜甫“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诗句的苛评,他辩驳说:“诗意只言高大,不必以尺寸计也。”

《韵语阳秋》中也有若干议论偏颇、记载失实、考据舛误之处。对此,南宋赵与峕《宾退录》及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等均有评论。本书曾收入清人何文焕所辑的《历代诗话》。

杨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1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