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楼适夷
释义
楼适夷1905—

现代作家。浙江余姚人。最初用楼建南名发表作品。后用过林南、舒夷等笔名。幼年在家乡读书。1919年到上海,在一家钱庄当学徒。后与创造社作家过从甚密,并在《创造日》、《洪水》上发表作品。1927年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及文学活动。1928年参加太阳社,并入上海艺术大学学习,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挣扎》。1929年去日本学习,与蒋光慈、冯宪章、森堡等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病与梦》。1931年回到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左联与左翼文化总同盟做党团工作,编辑《前哨》、《文学导报》、《文艺新闻》、《社会生活》等。又与胡愈之等组织中国左翼世界语者联盟,任执行委员。出版短篇小说集《第三时期》(1931)。1932年年底受组织派遣去日本,与日共商谈召开远东反战大会事,1933年初回国。不久调共产党地下江苏省委宣传部任干事,照管党刊《斗争》的编辑、出版工作。同年被捕,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经营救出狱。不久应郁达夫之邀,去福州为福建文化界救亡协会的《福建民报》编辑副刊。后至武汉编辑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副刊,又参与编辑宋云彬负责的刊物《少年先锋》。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参加初期《抗战文艺》的编辑工作。后辗转广州、桂林,至香港。在港期间,与许地山等促成文协香港分会成立,为第一届干事,参与编辑《文协》周刊。并协助茅盾编辑《文艺阵地》,后为代理主编。1939年到上海“孤岛”,继续编辑《文艺阵地》(至5期2卷止)。另主编《大陆》(登记编辑人裘柱常)。1944年赴新四军浙东根据地,曾任新四军浙东纵队文教处处长。抗战胜利后随军队撤至江苏淮阴,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编委。1946年回到上海,任《时代日报》副刊编辑,并与靳以合编《作家》。1947年去香港,与周而复创办《小说》月刊。1949年到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作协理事,并任出版总署编审局二处副处长。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任东北军区后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2年返回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出版的文学著作尚有剧本《活路》、《SOS》等。另译有高尔基等苏联文学作品及日本文学作品多种。

陈丙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91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