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白话文学运动
释义
白话文学运动

现代文学运动。又称“国语文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在近代中国,为适应政治上改良主义的需要,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提倡过“新文体”,黄遵宪也倡导过“我手写我口”的“诗界革命”。但是真正“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高揭文学革命的旗帜,这是从《新青年》时代开始的”(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胡适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明确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的观点,并倡导“言文合 一”的“活文学”。于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便成为新文学革命和白话文学运动的 一个重要口号。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 一文,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并明确表示反对“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其观点比胡适的侧重从形式的改良有所前进。1918年4月、胡适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进一步论证了建设“活文学”与使用白话文的关系,并认定“我们所倡导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 一种国语的文学”。李大钊、鲁迅等人对胡适把白话文看作是新文学“唯一宗旨”的观点进行了补正。李大钊于1919年撰写《什么是新文学》 一文,指出“光是用白话文作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是以博爱之心为基础的文学”,“是为文学而创作的文学”。鲁迅也认为,“白话文学”“倘若思想照旧,便仍然换牌不换货”,必须“灌输正当的学术文艺”,这才是“第一事”(《渡河与引路》)。在这场运动中,北京《新青年》、《晨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等报刊发表了大量白话文学作品。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俞平伯、沈尹默、康白情、刘大白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以其丰饶的创作,显示了白话文学运动的实绩。白话文学运动经过倡导、讨论和创作实践,终于推倒了旧文学的正宗地位,使白话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

程仁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18-161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