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诗研究 |
释义 | 汉诗研究 古代文学研究著作。方祖燊著。台湾正中书局1967年初版。本书由5篇专题论文组成。第 一章《汉五言诗作者与时代问题的辨疑与新证》,专论两汉五言诗的作者问题,共论列从两汉初虞姬《答项王歌》到汉末蔡邕《翠鸟诗》,共30多首五言诗,其中以《古诗十九首》、所谓李陵苏武五言诗为讨论重心。第二章《汉武帝柏梁台诗考》。汉代七言诗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柏梁台诗》是其中的一篇。本章专论《柏梁台诗》对后代的影响兼及其出处、形式与内容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宋人章樵的注和清人顾炎武的考证,并从两汉《公卿表》、《百官志》及其他资料比较分析,肯定这首诗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第三章《汉朝诗歌形式的研究》,诗歌发展到汉代,产生各种新形式,经过酝酿,成为专体、并奠定后来2000多年来诗体的形式。本章分“楚辞体”、“齐言体”(从三言诗到九言诗)和“杂言体”3大类别来探索汉诗的形式。第四章《汉朝乐府诗的简史与解题》。两汉乐府流传至今约有290多篇,内容繁富;而历代解题之作,并未尽善。本章先介绍乐府诗的产生与演变的历史,再依郭茂倩《乐府诗集》分类法,分析了从“郊庙歌辞”到“杂歌谣辞”等7类的乐府歌辞。第五章《建安时代诗歌》,以建安七子为主要论述对象,无名氏《孔雀东南飞》亦在论列的范围。书末附《汉诗研究的参考书目》。 何贵初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82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