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普罗文学派
释义
普罗文学派

现代文学流派。“普罗”是法语Prole-tariat、英语roletariat的音译(普罗列塔利亚特)缩写。语出拉丁文Proletavius,原指古罗马社会的最下等级,今指无产阶级。普罗文学派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创作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文学。20年代中期,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和部分革命作家,曾倡导革命文学。大革命失败后,一批革命作家,组成太阳社、我们社,并与后期创造社成员一起,在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从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两方面,举起革命文学旗帜。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使普罗文学派有了统一的思想和组织领导。此后,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得到显著加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特别是苏联文学的输入工作,也蓬勃开展起来。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对新月派理论、民族主义文学和自由主义者等的论争中,以及对“文艺大众化”的探索中。该派最初的作家有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钱杏邨、戴平万等。他们创作的《短裤党》、《流亡》、《地泉》、《盐场》等作品,以摄取题材重大,反映现实迅速,着重写工农、写革命为共同特色。但在艺术方面,人物形象的苍白,性格不丰满,及概念化、公式化、标语口号化,却是常见的普遍的缺点。“左联”成立后,曾有意识地对前阶段创作中的弊病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继而在“左联”的许多机关刊物上,茅盾、丁玲、张天翼、叶紫、沙汀、艾芜、夏衍、艾青、蒲风、徐懋庸等左翼作家,运用不同的体裁形式,力图在更广阔的社会面上,真实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和历史发展的动向,写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品。普罗文学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但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对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顾智敏,苏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6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