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士禛
释义
王士禛1634—1711

清代诗文作家。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山东桓台)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初授扬州推官,继迁国子监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最后官至刑部尚书。雍正时,以避讳追改原名为士正。乾隆中,再改士正为士祯,并补谥文简。

王士禛是清初著名的诗论家和大诗人。在理论上,他倡导“神韵”说,主张做诗要朦胧含蓄,吞吐不尽,好象有言外余情,深意寄托,却又难以捉摸,无法指实;语言力求华美,尽量选用明隽圆润的辞藻,打磨得流畅清秀;风格讲究清远冲淡,自然入妙。在创作上,他切实贯彻自己的理论主张,写下了大量的“神韵”诗,如其名作《秋柳四首》、《秦淮杂诗二十首》、《真州绝句六首》、《冶春绝句二十首》等等。当然,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也有不少属于非“神韵”诗,但这并不是王士禛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而只能说明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王士禛一生主要活动在清王朝从“乱世”逐渐步入“盛世”的过渡时期,这个时候距离明清易代还不太远,人们的家国之感既要表达而又不敢明显表达,统治者则既想禁止而又不能完全禁止,所以王士禛的“神韵”诗应运而生,客观上既赢得了下层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博得了上层统治阶级的青睐。从清初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出现,标志着所谓“衰世之音”的消亡和“盛世元音”的兴起。特别是在艺术上,王士禛正当诗坛上盛行以时代论诗、“唐宋之争”极端剧烈的时候,而他却从另一种审美标准提出“神韵”说,并身体力行,予以实践,这就使人们耳目为之一新,风气为之大变,从而引导清代诗歌逐步摆脱唐宋束缚,走向自由独创的道路。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誉之为“一代正宗”。

王士禛早年受到过钱谦益的提携,他本人的诗坛地位也恰恰与钱谦益相似。他不仅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沾溉他人,而且同样以其他各种方式提携后进,培养新秀,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神韵”派。当时有许多著名诗人如查慎行、吴雯、洪昇等等,都曾经拜在王士禛的门下。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与朱彝尊齐名,并称“南朱北王”。

王士禛平生著述很多,后人总编为《王渔洋遗书》。其诗文合集,最全者为自订《带经堂集》;诗歌选本,则以托名门人盛符升、曹禾编选的《渔洋山人精华录》最为流行。其论诗之作,有张宗柟辑《带经堂诗话》。后世对王士禛研究相当多,不过大都侧重其诗歌理论,而对他的创作相对来说还不够重视。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7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