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孔融 |
释义 | 孔融153—208 汉末散文作家。字文举。鲁国(山东曲阜)人。《后汉书·孔融传》说他是孔子第20世孙。幼有异才,年10岁,即以敏辩名动京师。性好学,博识多览。曾任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又任少府、大中太夫等职。为人恃才负气,刚直敢言。宽容少忌,好士,尤喜奖掖后进。其《荐祢衡书》、《与曹公书荐边让》及《论盛孝章书》等,即为举贤荐能、接济朋友所作,颇以此闻名。史称其“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后汉书·孔融传》)。足见其磊落坦荡之襟怀。他是“建安七子”之 一,但同其他6人政治态度不同,对曹操屡加攻击,终因触怒曹操被杀。 魏文帝曹丕很喜欢孔融的文章,赞为“扬(雄),班(固)俦也”,并募天下有上孔融文章者,赏以金帛(见《后汉书·孔融传》);还在《典论》中说他“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所作散文,笔锋犀利,语言简洁,喜用讥嘲的笔调。又能诗。明人张溥说:“少府诗文,豪气直上”(《孔少府集题辞》),评价甚高。《隋书·经籍志》著录《孔融集》10卷,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明人张溥辑有《孔少府集》1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222-122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