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明文学史
释义
明文学史

明代诗文专史。宋佩韦著。是王云五主编《国学小丛书》的一种。商务印书馆1934年9月出版。该书将明代的正统文学分为5个时期予以论述:(一)明开国至永乐初,作家们大都能矫元末纤秾之弊,各抒心得,自然流露,没有倾轧与标榜。(二)永乐初至成化弘治间,政治上处于长期太平时期,诗文趋于雍容平易,台阁体风行。(三)弘治、正德之际,政治上权阉专政,太平时代一去不返,而雍容平易的诗文,遂亦不为时代所许,于是有李东阳一系的所谓“茶陵派”起而代之,台阁体末流为之一振。至李梦阳、何景明等所谓“前七子”出现,倡导文学复古之论,时人靡然从之,诗文作风为之大变。(四)嘉靖、万历之际,这是一个文学作风变化多端的时期,此时前七子摹拟汉唐的诗文已稍稍为人厌弃,于是有王慎中、唐顺之“变秦汉为欧曾”的口号,归有光继起,为文务求文从字顺,一洗聱牙诘屈之弊,天下又靡然从之。然王、唐、归等人虽跳出了秦汉的圈套,却又落入了唐宋的窠臼,于是有“后七子”再倡文学复古之说。其后效颦者陈陈相因。物极则变,浅率的“公安体”,纤仄的“竟陵体”相继代兴。(五)从天启初以迄明清之交,此时因社会的剧烈变动,士大夫受了非常的刺激,发为诗文,遂多慷慨激昂之音,悲郁凄惋,成为一时的风气。

该书在分析明代文学思潮的几次变迁时,注意运用联系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文学思潮嬗变的诸多因素,例如对于明代声势最大,影响最远的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作者既指出它们的兴起很明显是对于雍容平易的台阁体和格律谨严的“茶陵派”诗文的反动,同时又指出其根本原因是对八股文的反动。“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使人知道“四书”、“五经”外还有古书,八股文以外还有散体的秦汉文,台阁体诗外还有雄健的盛唐诗。正合着时代的要求,所以振臂一呼,应者四起。但是前后七子的诗文也有极大的弊病,其最为后人口实处一是摹拟或剽窃,二是虚矫或肤廓。作者指出,摹拟必然流于剽窃,前后七子摹拟的习惯也是由于八股文。八股文的精神全在摹仿古人,不说自己的话,明代士大夫经过了长期八股文的训练,已不知不觉地养成了摹仿的根性。所以作为八股文反动的前后七子仍然摆脱不了这个桎梏。作者用一个章节的篇幅探讨了八股文的起源、演变、作法,八股文的代表作家,着重分析了八股文对明文学的影响。由于本丛书中已有专篇叙述明传奇和小说,所以该书不包括这两部分。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0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