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小说月报》关于创作问题的讨论
释义
《小说月报》关于创作问题的讨论

现代文学现象。1921年7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7号开辟“创作讨论”栏,发表8位作家的9篇文章,就新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的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都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生活。瞿世英说:“文学的本质便是人生”,其作用是“批评人生,表现人生”(《创作与哲学》)。叶绍钧强调,文学要写出“全民族的普遍的深潜的黑暗,使酣睡不愿醒的大群也会跳将起来”(《创作的要素》)。庐隐认为要偏重于反映社会悲剧,但“不可过趋向绝望的一途”(《创作的我见》)。沈雁冰则进一步指出,创作家最重大的职务,是“隐隐指出未来的希望,把新理想新信仰灌到人心中”(《创作的前途》)。郑振铎批评“创作界的致命伤”是“平凡与浅薄”,他认为首先应追求作品“思想与情绪的深刻”,“艺术上就是差些也是不要紧的”(《平凡与纤巧》)。说难(胡愈之)则提出,作家既要有“艺术的眼光”,又“须具一副深通国情的眼光”(《我对于创作家的希望》)。沈雁冰也指出,作品要以本国为“背景”,有“本国的情调”,但反映的情感却又要是“世界之人大家能理会得的”。发表意见的还有许地山(《创作底三宝和鉴赏底四依》)、王世瑛(《怎样去创作》)、郎损(即沈雁冰,《社会背景与创作》)等人。这次讨论涉及面较广,在文学界影响较大,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8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