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汪元量
释义
汪元量1241—约1317

宋元间著名诗人,词人,琴师。字大有,号水云,或称水云子,自称江南倦客、江淮倦客。钱塘(浙江杭州)人。精诗词,善画,善琴,约在二十六、七岁,即以词章给事宫掖,以琴事谢太后、王昭仪。元兵破临安,宋帝后被执北赴大都(今北京)。汪元量随行,留大都12年,曾多次到狱中看望文天祥,作《妾薄命呈文山道人》。汪元量在大都曾受元命为翰林供奉,并曾作为使者代祀岳渎后土。后乞为黄冠(道士),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南归,浪迹名山云水间,多与南宋遗民相往还,曾赴湖湘,入蜀,晚年在钱塘丰乐桥外作小楼5间,为“湖山隐处”,隐居以终。

汪元量的作品已大量散失,今仅存有刘辰翁编选的《湖山类稿》5卷和汪森辑的《湖山外稿》,《水云词》,《水云集》。今人孔凡礼辑其散佚,编为《增订湖山类稿》5卷(中华书局·1984年),共得诗480首(1—4卷),词52首(第5卷)。汪元量以诗著称。他生当宋元之交,亲见宋朝的灭亡。故其诗歌多记宋朝亡国之事,以最能反映社会现实、触及时政著称,被同代人(如马廷鸾等)誉为“诗史”,以比杜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黍离之感,于宋末诸事,皆可据以征信。”并引宋李珏语:“水云之诗,亦宋亡之史也。”最著名的诗歌是《醉歌》10首,《湖州歌》98首,《越州歌》20首,《杭州杂诗和林石田》23首,以及《北征》诸作。刘辰翁把《醉歌》10首誉为“真江南野史”,把《杭州杂咏和林石田》比作杜甫《秦州》诗;马廷鸾《书汪水云诗后》说:“展卷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作,潸然泪下;又读至《醉歌》10首,抚席恸哭,不知所云。”可见其诗的感人力量。其他如《亡宋宫人分嫁北匠》、《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全太后为尼》等,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诗风格文天祥誉为“如风樯阵马,快逸奔放”(《书汪水云诗后》),宋周方谓其“奋笔直情,不肯为婉娈含蓄。”其风格特征大率如是。但也不乏清丽之作,如《九月九日赏红叶》等,可见汪元量诗的风格是多样的。汪元量亦善词。早期之作,文采风流,充满欢乐情调,如〔长相思〕:“阿哥儿,阿姑儿。两个天生一对儿,偷吹玉琯儿。笑些儿,话些儿,罗带同心双绾儿,团圆似月儿。”德祐之后,词风一变,留燕都期间所作〔忆秦娥〕、〔人月圆〕等,孔凡礼评为“凄凉哀怨,令人泣下,乃遗民之心声”(《增订湖山类稿·汪元量事迹纪年》)。

邱鸣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1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