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湘乡派
释义
湘乡派

近代散文流派。湘乡派是继承桐城派衣钵而又有变化的散文派别之一。因其创建人曾国藩为湖南湘乡人,因此得名。

到清道光中叶后,桐城派姚门弟子梅曾亮虽有传人,曾国藩亦和他有过交往。但它“流衍益广,不能无窳弱之病”(薛福成语)。必须作一番改造,才能发展。曾国藩自称“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并把姚鼐列为古圣贤哲32人之一(《圣哲画像记》),还在《〈欧阳生文集〉序》中,对湖南的杨彝珍、孙鼎臣、郭嵩焘受法于桐城,表示赞赏,说“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可见他确实是尊奉姚鼐和遵从桐城义法的。但他在同一篇文章中称道吴敏树对姚鼐的学问文章是“称述其术,笃好而不厌”时,吴敏树不但不承认自己是桐城派,反问曾国藩:“果以姚氏为宗,桐城为派,则侍郎之心,殊未必然。”(《与筿岑论文派书》)曾国藩答复道:“斯实搔著痒处。”(《致吴南屏》)原来他在京师时结交梅曾亮后,就怀有“不欲溷入梅郎中之后尘”的愿望。如今推崇姚鼐,只是“假是名以私立”,别树一派。

曾国藩改造桐城与别树湘乡,从理论上扩大桐城所守,“以理学经济,发为文章”(薛福成《〈寄龛文存〉序》),继姚门四杰后,再次突出经世致用。他“平时论文,必导源《六经》、两汉”(引同上),强调史、汉并重。他作散文,“虽从姬传入手,后益探源扬、马,专宗退之,奇偶错杂,而偶多于奇,复字单义,杂厕其间,厚集其气,使声采炳焕,而戛焉有声,此又文正自为一派,可名为湘乡派”(李详《论桐城派》)。咸丰十年(1860)左右,曾国藩招揽人才入其幕。当时被延入幕者达80余名,而擅长古文辞者将近半数。像俞樾、王闿运、莫友芝、郭嵩焘、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等,都是颇有文采的文士。薛福成说:“文正每治军毕,必与群宾剧谈良久,隽词闳义,涛涌猋至,间以识累文章相勗勉。”(《跋曾文正公手书册子》)经他的薰陶与教育,继承其理论和文风,在散文创作上具有造诣者,则是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4人,故有“曾门四弟子”之称,“要皆湘乡派中人也”。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32-583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