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女子权
释义
女子权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2回。思绮斋著。作新社(上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六月初版。

此书叙述了一个完全虚构的理想故事。作者设想在30年后的20世纪40年代,“朝廷早已实行立宪,一般也入了万国同盟会,所有主权国体,也极其完全”。“只有一样不及欧美各国”,那就是“全国妇女,还是处于重重压制之下”。 于是应运而生,出了一个争取女权的女英雄袁贞娘。袁贞娘为汉口乡绅袁仲渔之女,以优异成绩从启化中学堂毕业,被选送北京大学校读书。只因袁贞娘与海军学校学生邓述愚恋爱,袁仲渔误以为女儿行为不端,便不许贞娘前往北京读书。贞娘愤而投江,被巡洋舰统带黄之强所救。恰好邓述愚正在舰上实习,因而再次相见。黄之强问明了贞娘投江的原因,便把她带到天津,委托妹妹黄之懿照顾,同时电告贞娘之父袁仲渔。袁贞娘偶在《津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说,居然引起社会轰动,把她誉为“女界斯宾塞”。其父袁仲渔既知女儿冤枉,便汇款至天津,叫贞娘径往北京上学。贞娘以才学兼优,甚得同学敬爱。于是又与同学集资,创办了《国民报》,贞娘任主编。不料报纸既出,四海风行,发行量达数十万份。贞娘的名声也就水涨船高,誉满天下。恰在此时,其父袁仲渔也被任命为次长,携妻来京,一家得以团聚。适遇伊黎妇女暴动,朝廷以舆论煽动之罪,拘捕《国民报》编辑、贞娘以父亲的关系幸免。贞娘觉悟到光靠报纸难以争到女权,还必须采取实际活动。恰值万国女工会在美国召开,她便借此游历美国、欧洲、俄国,在华侨中极力运动。有一华侨富孀被她说服,随同贞娘回国,大办女工传习所,使女子在经济上渐渐独立。贞娘也先后任皇宫翻译官和顾问官,对皇后影响很大。皇帝外受舆论之压力,内有皇后的枕边之风,于是颁诏允许女子参政。而贞娘和邓述愚,也就奉了皇后之命成婚。 全国妇女感谢袁贞娘,遂在汉口为她建立了一座女铜像。

本书鼓吹男女平权,尤其主张女子应有参政之权,这在当时是极其大胆而进步的。然而作者设想30年以后的中国仍为皇帝统治的“立宪”政体,并为此欢欣鼓舞,足见不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范畴。而且由于全凭虚构,致使人物极不真实,只是作者思想的传声筒,文学性很差。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39-34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