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平御览 |
释义 | 太平御览 古代类书。1000卷。北宋李昉、扈蒙等编纂。据王应麟《玉海》卷54所述,此书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清本完成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初名《太平总类》。 书成之后,宋太宗命每天进呈3卷,以备“乙夜之览”,乃诏改今名。参加本书编纂的前后有17人,其中李昉、扈蒙是领衔主编。全书据《周易·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语,分为55门,以示包罗万象。各门中又分细目,总计不下5000。据《宋会要》称,本书主要取材于北齐人辑修《修文殿御览》,唐人所辑《文思博要》和《艺文类聚》等类书。所引经史图书,据附录《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共有1000余种。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把所引古诗赋铭箴等都算进去,称其引书有3800多种。其所引用古书,十之七八今已失传,赖此书引用,才使今人略知这些书的大概。如崔鸿《十六国春秋》(今传本乃明人伪撰),是综述“五胡乱华”的重要史籍,据王鸣盛等人考订,北宋时已经失传,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亦未能见到原书,而《太平御览》引用480余条。因此可以利用它来从事古籍辑佚工作。本书存在的缺点,在于引用书名往往前后不一致,或者标列书名有误。原来流行的有活字本和倪氏本两种,文字小有异同。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宋本出版,成为较好的本子。 张仲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5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