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和正音谱 |
释义 | 太和正音谱 古典戏曲论著。上下两卷。明人朱权著。这两卷从内容上分不外两类:一为戏曲理论和资料综述,一为北曲谱集成。在戏曲理论方面,朱权依据当时戏曲创作不同的内容和风格,第一次对戏曲体制进行了不甚严谨的分类概说,并对元曲家和明初曲家的创作风格分别进行了评论。对杂剧内容,从总体上划分为12科(类)对杂剧的某些专门名词进行了解说。对于北曲的音律、宫调以及演唱等方面,也有所论述。这当中朱权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他个人的发挥和见解,对于今天的戏曲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群英所编杂剧”录元人作品535本,明初作品33本,可以和《录鬼簿》所载比勘,尤有史料价值。从上卷的“乐府”部分直到下卷,《太和正音谱》用大量的篇幅依照北曲十二宫调的分类,列举了335种曲牌的句格谱式,这就使这部书成为现存较早的一部北杂剧曲谱集录,成了当时及后人填写北曲曲词规范的工具书。后来的一系列曲谱著作,如《博山堂北曲谱》、《北词广正谱》、《钦定曲谱》等,都曾得益于《太和正音谱》。可以说《太和正音谱》是北曲谱的开山之作。由于时代和地位所限,书中的扬抑褒贬不一定都符合实际情况,所具有的偏见也是比较明显的。 《太和正音谱》现存有明洪武间刻本两种,近代有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出版的《涵芬楼秘笈》本,还有海宁陈氏1926年与《中原音韵》的合印本。明本还有《啸余谱》本、《元曲选》本等。清代则有《古今图书集成》、《学海类编》等所收本。但这些版本和洪武刊本相比都有所删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录鬼薄(外四种)》所收本,系依《涵芬楼秘笈》本重新排印。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初版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乃据《涵芬楼秘笈》本和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刻《啸余谱》本相校勘而成,为《太和正音谱》各版本中较好的一种。 门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76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