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干校六记
释义
干校六记

当代散文。杨绛著。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钱钟书(默存)为本书题签和作《小引》。本书“六记”分别为:“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钱钟书在《小引》中说作者所写,不过是那时“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那“大背景”是清查批斗。又说若是别人来写,可以写《记屈》、《记愤》或《记愧》。普通人可以愧于懦怯,更应有愧的是当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的那些人,可惜他们“很可能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这幽默、犀利近乎杂文的文字,是《六记》极好的补充。可作《六记》外的另一记看。《六记》不记这类事,正显示出作者蔼然仁者的博大胸怀和对污秽事物的轻蔑。《六记》感人至深地记下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所遭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记下了作者在两年多的于校生活中的见闻、经历和感受;更可贵的是,《六记》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在弥天大夜中绝无颓唐、绝望的情绪,而是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纯朴的童心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感受敏锐,情感细腻。在《六记》中,她擅长将复杂细腻的情感深含在恬淡沉静的描写中,收到含蓄深沉的艺术效果。例如在《记别》一章里,写两次送别都很动人,却均用平淡之笔。尤其是第二次,爱婿横死,爱女独归,生离饮泣,死别吞声,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蕴含多少血泪,多少深情!作者并不大力渲染,尽情渲泄,而是用省俭,甚至平静得出奇的白描文字来调动读者的情感,催人泪下。中国传统美学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艺术情趣在此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书文笔流畅,语言幽默,富有哲理。如写下放收拾行李须用粗绳捆时,作者似乎漫不经心地信口发了一句感慨:“这些木箱、铁箱,确也不如血肉之躯经得起折磨。”既幽默又沉重,味之隽永。

本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好评,并且引起国外评论界的注意。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了本书的英文版和日文版。

刘士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7-18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