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蓝 |
释义 | 天蓝1912—1984 现代作家。原名王名衡,又名王若海,曾用笔名白木。江西南昌人。1926年在南昌心远中学读书时即发表旧体诗《西山扫墓》。1929年到上海读高中,与同学组织黄蔷薇社。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发表第一首新诗《一个苍蝇的自杀》。同年秋考入浙江大学,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开除,转燕京大学学习。1935年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主编北平左联机关刊物《联合文学》及北平各大学进步文艺青年团体的刊物《大学文艺》,并创作发表了不少自由体诗歌。1937年底到山西洪洞,在八路军总司令部任秘书、翻译及《前线》助理编辑。1938年初调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军委总政治部、火线通讯社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曾组织文学团体路社,主办部队文艺青年训练班。1944年到南泥湾,写有《三五九旅文艺调查》,并发表诗作。还与王震之、冼星海等创作歌剧《军民进行曲》及歌曲《九·一八大合唱》、《开荒》等,参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一书的翻译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曾主编辽西省委机关报《胜利报》、西满分局机关报《西满日报》和《东北工人》报。1949年任东北煤矿总工会副主席。1952年调北京中央党校任语文教研室主任。1956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错案的牵连,1957年又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任教,校注出版《〈资本论〉浅释》,还发表多篇报告文学和散文,均未结集。此外,还翻译了亚里斯多德和达·芬奇等人的文艺论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复遭迫害。长期政治上蒙冤,生活坎坷,但他仍坚持研究文艺理论。中共11届3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先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任副所长。1981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天蓝出版过四个诗集:《预言》、《队长骑马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太阳般升起》和《天蓝诗选》。 王钟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43-544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