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王运熙
释义
王运熙1926—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江苏省金山县(今属上海市)人。初小毕业后在父亲指导下广泛阅读了《古文辞类纂》、《纲鉴易知录》等文史古籍,并练习写作文言文。1941年入上海私立青年中学高中部学习,业余浏览了若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的译本,扩大了了眼界。1943年入复旦大学上海补习部中文系学习,大量阅读了“五四”以来一些著名学者有关中国文学史的专著、论文及某些中外学者关于古代社会、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论著。1947年大学毕业,总成绩名列文科毕业生第一,被留任助教。开始对六朝乐府清商曲辞中《吴声歌曲》、《西曲歌》进行系统研究,写出《乐府前溪歌杂考》、《论六朝清商曲中之和送声》两文,先后发表在《国文月刊》上,后者由于解释了清商曲辞中的一些疑问,受到学术界的重视。1952年升为讲师,1960年升为副教授,1978年升为教授。并曾担任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4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着重研究汉魏六朝唐代阶段,根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其教学与研究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从4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期,重点研究乐府诗。陆续写出《吴声西曲杂考》、《吴声西曲的产生时代》等论文,认为《吴声》、《西曲》的一部分曲调实出自贵族文人之手;至于现存的一部分歌词内容和古籍中关于本事、创作者的记载不相吻合,那是因为它们只是后人利用曲调的声调写成的仿制品。这些论文结集为《六朝乐府与民歌》。其后逐渐把研究对象扩大到汉乐府,写出《清乐考略》、《说黄门鼓吹乐》、《汉代的俗乐与民歌》等论文,结集为《乐府诗论丛》。50年代中后期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唐代文学方面,首先对初盛唐的几个诗人作了研究,写出关于陈子昂、高适、王维、李白诗歌的几篇论文。对一些综合性问题,如盛唐诗歌的艺术特征、唐传奇与古文运动的关系等也作了探讨。并参加了集体项目《中国文学史》、《李白诗选》、《李白研究》等书的编写工作。60年代以后,又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中国古代文论方面。在刘大杰逝世后,主持编写《中国文学批评史》,同时写了一些有关《文心雕龙》的研究论文,如《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等。此外,王运熙还著有《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以及单篇论文多篇。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1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