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笔记
释义
笔记

古典文体之一。随笔记录的短篇文字,汇聚成集,称作“笔记”。最初以此名书的是北宋的宋祁,有《笔记》3卷。笔记的特点是内容庞杂,不拘类别,形式上长短自由,没有定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笔记一体,为志怪体小说和文人轶事类小说,如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王嘉的《拾遗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属笔记中的小说类。唐代的笔记继承六朝传统,演志怪为传奇,其专集有牛僧孺的《玄怪录》、张读的《宣室志》、袁郊的《甘泽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等,往往也包含志怪的内容。记录历史琐闻的也逐渐增多,如刘𫘫的《隋唐嘉话》、刘肃的《大唐新语》、李肇的《唐国史补》、赵璘的《因话录》等。宋代的笔记较为发达,以史料类最众,如郑文宝的《南唐近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欧阳修的《归田录》、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岳珂的《桯史》、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有关城市风俗方面的笔记,以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为代表。记述文学方面内容的则见于赵令畤的《侯鲭录》、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等。以考辨为主的还有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等。小说类则以洪迈的《夷坚志》为代表。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广泛,涉及科技、历史、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元代的笔记著名的有陶宗仪的《辍耕录》。明代笔记以历史琐闻类为主,如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陆容的《菽园杂记》、余继登的《典故纪闻》、叶子奇的《草木子》、刘若愚的《酌中志》、张岱的《陶庵梦忆》等。兼有丛考与琐闻两类的综合性笔记有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谢肇淛的《五杂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等。清代是笔记的集大成时期,不但数量丰厚,质量也高于前代。小说类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王晫的《今世说》为代表;历史琐闻类的以王士禛的《池北偶谈》、昭梿的《啸亭杂录》为代表;地方风俗方面有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等;考据类以顾炎武的《日知录》、赵翼的《陔余丛考》、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最有名。综上所述,笔记大致可以分为小说、历史琐闻和考据辨正这样3大类,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学、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

王小舒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85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