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朱淑真
释义
朱淑真

(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出生仕宦之家,父亲曾官于浙西。幼聪慧,喜读书,文章幽艳,擅长丹青,通晓音律。后由父母作主出嫁,尝从其夫宦游往来于吴越﹑荆楚间。因与丈夫情趣不合,常抑郁寡欢,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据说她一生创作的诗词很多,死后被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魏仲恭《断肠诗集序》)。朱淑真是宋代为数不多的女诗人,文学成就略逊于李清照,却也是宋代唯一能追步李清照的诗人。其诗集以内容编次,分为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吟赏﹑哀怨﹑杂题﹑咏史﹑花木诸卷,写景咏物,往往都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她的诗有很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赋物吟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因婚姻不美满所造成的孤独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其馀如《诉愁》的“良辰美景俱成恨,莫问新年与旧年”,《旧愁》的“啼鸟一声惊梦破,乱愁依旧锁眉峰”,《九日》的“秋色夕阳俱淡薄,泪痕离思共凄凉”,都表现了诗人相同的情感。可以说这一忧思在诗歌中几乎无处不在,正因为这一特点,后世之人遂以“断肠”命名其诗集。朱叔真还有一些咏史诗,品评历史人物,表现出与上述闺怨诗迥然不同的风格,如赞颂“盖世英雄力拔山”的项羽(《项羽二首》),称赏“男儿忍辱志长存”的韩信(《韩信》),称赞“功成名遂便归休”的张良(《张良》),惋惜“一言请削独干诛”的晁错(《晁错》),虽然这些见解与前人无多大差别,但却洋溢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气势。她还有一些诗表现出对农事蚕桑以及农民生活的关心。如《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东马塍》诸诗都是这类题材的作品。朱淑真的诗歌造语婉丽明畅,自然清新,塑造意境形像鲜明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像其《青昼》诗“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自南宋刘克庄以来,即为后世诗人激赏。朱淑真的词也有很大成就,其词继承了晚唐五代词风,同时又受柳永﹑周邦彦等人影响,形成了清空婉约的风格。历代词评家对其词多有褒扬之论,南宋魏仲恭评论朱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断肠诗集序》)。清陈廷焯谓其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虽“才力不逮易安,然规模唐五代,不失分寸”,将她评为仅次于李清照的第二人(《词坛丛话》﹑《白雨斋词话》卷二)。她的词与诗相同,也善于刻画个人的内心世界,如《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生查子》“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与愁闷哀怨的情感,《古今女史》评论“曲尽无聊之况,是至情,是至语”。其馀词如《谒金门》(春已半)﹑《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都是这类抒情词的佳作。她的词在表现手法上擅长使用白描,往往以一两句妙语,即能准确地刻画被描写对象的神态。如以“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清平乐》)表现青年女子的娇憨姿态,与李清照的“眼波才动被人猜”有异曲同工之妙(《莲子居词话》卷二);以“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念奴娇》),描绘雪花漫天飞舞的轻盈(《渚山堂词话》卷二)。至于《菩萨蛮》咏木樨﹑《卜算子》咏梅,都是这类咏物佳作。朱淑真的诗在南宋淳熙时尝编为集,取名《断肠集》,收录诗二百馀篇,魏仲恭为作序(《断肠诗集序》)。今存郑元佐注本《断肠集》十卷﹑《后集》八卷,有元刻本﹑明刻递修本﹑清同治六年抄本﹑《武林往哲遗著》本。词在明代时也单独刻为《断肠词》一卷传世,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刊本﹑《四库全书》本﹑《西泠词萃》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有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全宋词》第二册收其词二十五首。《全宋诗》卷一五八三至一六○○录其诗十八卷。《全宋文》卷三一四○收有其文。事迹见魏仲恭《断肠诗集序》,田艺衡《纪略》,《诗女史》,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前言。(王兆鹏)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48:58